“来,大家跟着我,先找到手腕处的桡动脉,轻轻按压,感受脉搏的跳动……”
10月20日下午,在校教学楼1004教室的课间上,一段特殊的“课间十分钟”成为校园里的暖心风景线。保健学会携手《中医诊断学》的授课老师陈清清,将课间休息变为健康交流的“微课堂”,通过现场把脉互动,手把手教老年学员们掌握自我把脉的基础方法,让养生知识融入日常学习间隙。
以往的课间,学员们多是休息闲聊,而此次保健学会的创新尝试,让短暂的十分钟焕发了新活力。活动现场,陈清清老师先是结合中医基础理论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脉搏与身体健康的关联,从脉搏的频率、强弱到节律,一一拆解说明,避免专业术语的晦涩难懂。随后,她走到学员中间,一对一进行把脉示范,耐心指导大家找准脉搏位置、掌握按压力度,并结合学员的脉象情况,简单分析身体状态,给出饮食、作息等方面的养生建议。
“以前总觉得把脉是医生的‘专属技能’,没想到今天自己也能试着摸出点门道!”学员孙大姐一边跟着老师的指导练习,一边兴奋地说。不少学员围在一起,相互交流把脉的感受,有的还拿出笔记本记录下老师强调的要点,课堂氛围热烈而温馨。大家纷纷表示,这样的课间活动既实用又贴心,不仅学到了自我健康监测的小技巧,也拉近了师生、同学之间的距离。
保健学会负责人表示,老年学员对健康养生知识需求迫切,此次利用课间十分钟开展互动活动,正是为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用技能,让学员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自我保健方法。未来,学会还将继续联合授课老师,推出更多形式新颖、内容实用的健康科普活动,助力老年学员们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健,让校园成为老年朋友健康生活的“幸福家园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