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流感疯狂“刷屏”。报道显示,今年日本从10月份就开始进入流感季,比往年早了一个多月。此外,英国、德国、意大利近期也发现流感病例开始明显增加。很多专家认为,今年流感季可能会更早一些,感染人数也会更多。
面对流感季的到来,特别是主要毒株的变化,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?11月1日是世界流感日,本报特邀福州市疾控中心(市卫监所)急性传染病防控科方海银主管医师为大家支招。
要高度关注高危人群
“很多人将流感当作‘大号’感冒,这是不对的。”方海银介绍,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,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感染。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,伴随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显著乏力等症状。值得注意的是,儿童感染流感时可能出现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,老年人则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、精神萎靡等不典型症状。
方海银提醒,几类高危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易发展为重型/危重型病例,应高度重视。
首先需要关注的群体是免疫力尚未发育完全的婴幼儿,以及免疫力自然衰退的老年人。5岁以下儿童(特别是2岁以下)因流感住院的风险是其他年龄组的数倍,65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。
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是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,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免疫功能障碍患者等。流感病毒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,并引发并发症。同时,孕妇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,妊娠期免疫系统和心肺功能的改变,导致更易出现流感重症。
此外,医务人员、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,以及肥胖人群(BMI≥30)也都属于流感高危人群。
接种疫苗预防最有效
据介绍,今年流行的流感毒株“换了”。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《流感监测周报》显示,近期主要是甲型H3N2毒株,而去年是甲型H1N1毒株,因此市民要注意预防。
“尽管主要的毒株有所不同,但预防手段是一样的。”方海银介绍,接种流感疫苗被公认为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。
对于很多人疑惑的“为什么每年都要接种”,方海银解释道:首先,流感病毒具有易变性,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;其次,疫苗保护效果会随时间递减,通常只能维持6个月至8个月;最后,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会根据全球监测数据推荐新的疫苗组分,以确保疫苗的针对性。
对于疫苗接种时间,方海银建议在流感流行高峰前完成接种,最佳接种时间是9月至11月。值得注意的是,疫苗接种后通常需要2周至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,所以要提前规划接种时间。
特别提醒的是,以下人群需要优先接种疫苗:小于5岁儿童,65岁以上老年人,肥胖者,妊娠期及围产期妇女,慢性病患者,以及医务人员等。
除了疫苗防护之外,日常建立科学的防护习惯也是预防的重要手段。具体手段包括:勤洗手,特别是在接触公共设施后;正确佩戴口罩,尤其在人群密集场所;保持社交距离,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;注意咳嗽礼仪,用手肘遮挡口鼻;定期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最后,要保持规律作息、均衡饮食、适度锻炼等,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
闽公网安备: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