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体育投注

图片
常在野外钓鱼 男子遭遇“炎症风暴”
时间:2025-10-24 09:08

近日,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感染二科确诊一名日本立克次体病患者。患者常在野外钓鱼,习惯“草地坐卧”,因此被蜱虫叮咬而染病。

患者是49岁的钓鱼爱好者阿远(化名)。入院前5天,他还精神抖擞地在河边钓鱼。随后,他的双下肢莫名出现皮疹,接着他开始发热、头痛,疹子蔓延到躯干、双上肢。

发热第3天,阿远就诊于医院感染科。医院启动“发热伴皮疹”快速检查路径,但结果都是阴性。血常规虽提示“细菌感染”,却又找不到明确元凶。与此同时,阿远的肝酶、肌酸激酶都变得异常,提示“感染+炎症风暴”正在攻击肝脏和肌肉。

医生追问病史,阿远回忆起数天前在河边草丛旁钓鱼时,他穿的是短袖短裤,左小腿还被草叶划出一道斜形口子,已结痂。之前,他也常在野外钓鱼,习惯“草地坐卧”。这病史让医生们想到,病情也许和蜱虫叮咬有关。

很快,阿远的血样被送到病原学实验室。检查报告回报:日本立克次体。他确系被携带日本立克次体的蜱虫叮咬感染。接受10天对症治疗后,他康复出院。

什么是日本立克次体?医院感染二科的韩荔芬主任医师介绍,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又称日本斑点热,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。携带日本立克次体的蜱虫广泛分布于野外、草地、森林等地区,发病季节多在夏秋季。日本立克次体在福建丘陵地带已非罕见。

日本立克次体病的典型症状为:被蜱虫叮咬2至8天后,出现高热,伴畏寒、打寒战等。随后可能出现头痛、肌肉酸痛、乏力等全身症状。皮疹也是感染的重要标志,通常在发病后3至5天出现,最初为淡红色斑丘疹,多分布在四肢、躯干,逐渐蔓延至全身,甚至融合成片。晚期患者可因肺炎、心肌炎、脑膜炎、出血、休克、呼吸衰竭、心力衰竭、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。

韩荔芬提醒,应尽量避免在草地、林区、茶叶基地等蜱虫主要栖息地长时间坐卧。人们如需进入此类地区,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,穿长袖衣服,扎紧裤腿,防止蜱虫钻入衣物内。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驱虫剂。活动结束后,要仔细检查全身,尤其是腋下、腰部、脚踝等蜱虫易藏匿的部位。

来源:福州晚报
附件下载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相关解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