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体育投注

图片
节气与健康|秋分养生警惕“凉燥伤人”
时间:2025-09-23 17:33

今天迎来秋分节气。秋分到,昼夜、秋色平分。自此之后,阳气渐收,阴气逐增,凉意渐浓。

此时虽气候令人舒适,亦是疾病多发期,呼吸系统疾病、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加大,滋阴润肺应为此时养生的基本原则。

秋分时节有没有什么食补配方?生活上又应该注意什么?福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黄伟玲为你支招。

早卧早起添衣适度

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。”黄伟玲表示,秋分节气,提倡早睡调养人体阳气,早起舒展人体肺气,适度户外活动,谨防收敛太过。同时要杜绝熬夜,以固护自身阳气,避免“秋乏”的产生。

俗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虽有鼓励身体适应凉爽刺激、锻炼耐寒适应能力的意思,但比较适合年轻体壮的人,体弱多病、机体反应较弱的人还是应该早晚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着凉伤身。建议采用“洋葱式穿衣法”,根据一日内气温变化逐层增减衣服,从而避免早晚受秋寒、中午出汗多。

秋分后天气转凉,昼夜温差大,夜冷日暖,建议捂一捂腰腹,暖一暖足下,正午晒一晒后背,睡前用约40℃的温水泡泡脚,既可防寒保暖,固护阳气,又可辅助睡眠,增强防病抗病能力。但切记秋季不要捂头,头颈部包裹过严则不利于疏散内火,反倒容易引发头痛、目赤、烦躁等不适。

清肺润燥 调养情志

秋分后的“燥”是凉燥。黄伟玲介绍,干燥是秋季的特点,但秋分之前暑热尚存,多为温燥,秋分之后寒气加重,以凉燥为主,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。因此建议,在饮食方面可多食用清润、温润为主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等,以及辛酸味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,如消食健胃的山楂、补肾健脾的栗子、清肺止咳的秋梨、消食凉血的莲藕、补中益气的红薯等。秋分时节晨起可饮用一杯温开水以滋阴润燥。

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,但秋分时节进补,不可太过,要适量。秋高气爽,此时是锻炼的好季节,运动应以“收”为主,可选择平缓、活动量不大的项目,如慢跑、健走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,以防出汗过多,阳气耗损。

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,秋风萧瑟,秋雨凄凉,百花凋零,难免促生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的悲秋之情,更易心烦、不安、焦虑,情绪波动较大。黄伟玲建议,要调整精神状态,“常笑宣肺”,要保持心情愉悦,比如外出秋游或登高望远,以转移低沉情绪。

 

来源:福州晚报
附件下载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相关解读